《产品质量法》第四十条核心是明确了销售者对售出不合格产品的修理、更换、退货及赔偿责任,同时规定了销售者的追偿权与相关监管措施,以此保障消费者权益,平衡市场主体间的责任关系,具体内容释义和适用场景如下:

1.  条款具体释义

    1.  责任适用情形:一是产品缺少应有的基本使用性能,且销售者事先未向消费者说明,比如买的洗衣机无法正常脱水且商家售卖时未告知该问题;二是产品实际质量和其本身或包装上标注的产品标准不符,例如食品包装标注符合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,实际检测却不达标;三是产品质量和产品说明书、实物样品等展示的质量状况不一致,比如家具样品标注是实木材质,实际交付的却是密度板。

    2.  责任内容:只要符合上述任一情形,销售者就得为消费者提供修理、更换、退货服务;若该质量问题还造成了额外损失,比如因冰箱故障导致箱内大量食材变质,销售者需赔偿这部分损失。

    3.  补充规则:销售者承担相关责任后,若查明质量问题的根源在生产者或供货者,可向他们追偿;若销售者拒不履行修理、更换等义务,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等相关部门会责令其改正;另外,生产者、销售者等之间若有相关合同约定,可按合同约定执行。

2.  常见适用场景

    1.  日常家用电器消费场景:消费者购买的空调安装后,发现无法制冷,而商家销售时并未说明该故障,消费者可依据此条要求商家退货、更换新机,若因空调无法使用导致高温天气下储存的药品损坏,还可要求商家赔偿药品损失;此外,新买的电视机若与说明书上标注的分辨率不符,也可要求商家修理或更换。

    2.  食品、日用品消费场景:超市售卖的袋装饼干,包装上标注保质期6个月且符合糕点类食品国家标准,但购买后未到保质期就出现发霉变质,消费者可要求超市退货退款;购买的护肤品宣传具有保湿美白功效,实际使用后不仅无对应效果,还因成分问题导致皮肤过敏,消费者可要求商家退货并赔偿医疗费等相关损失。

    3.  工业及生产资料消费场景:某工厂向经销商采购的一批生产设备,设备标注的生产效率与实际运行效率相差较大,不符合设备说明书上标明的参数,影响工厂正常生产进度,工厂可要求经销商进行维修调试,若调试后仍不达标,可要求更换设备,同时就停工造成的合理损失向经销商索赔。

    4.  建材家居消费场景:消费者装修时购买的木地板,商家样品展示为耐磨防刮材质,但铺设后短期内就出现严重划痕,且产品实际质量与包装标注的耐磨标准不符,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更换合格的木地板,若更换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费等额外支出,也可向商家追偿。

声明:请谨记木准企服唯一官方电话:18300003210,请勿轻信其他其他联系方式,一对一入口。如遇诈骗请及时联系我们将配合处理!

原文地址:《产品质量法》:第四十条是什么意思?用于哪些场景?发布于2025-11-15 03:46:22

相关推荐